产品分类
Product Category
皮革气味的成分复杂,包含烷烃、烯烃、芳香烃及低沸点多环芳烃等。真皮从原皮到成品经历了鞣制、染色、加脂、涂饰等工序,残留的化学物质与皮革本身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导致办公家具真皮有一定的气味。办公家具真皮气味检测是品质评估的重要环节,皮革异味问题在办公家具生产中较为普遍。目前,我国大多数办公家具企业采用主观评价法检测真皮气味。该方法依赖感官判断,容易受到人员、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差异较大。为克服上述问题,需引入更为客观的评价方法,以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本研究采用电子鼻技术对办公家具的真皮进行气味的定性分析,提供客观的分析数据,同时结合实验人员对真皮气味的主观评价,探讨仿生技术与主观评价法相结合的分析模式,旨在为真皮气味品质的判定提供参考依据。
01
AIRSENSE电子鼻
AIRSENSE电子鼻是一款融合先进科技的精密仪器,其核心在于模拟生物嗅觉系统的运行机制。仪器内部配备了由多种金属氧化物(MOS)传感器组成的高灵敏度阵列。真皮气味会释放出特定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成分和含量会随着材质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电子鼻正是利用这一特性,通过其内部的气体传感器阵列来捕捉这些 “气味信号"。

02
核心设备与实验设计
01
主要仪器与细节
实验仪器:德国AIRSENSE电子鼻。
研究选用 AIRSENSE电子鼻,其搭载高灵敏度金属氧化物传感器,可针对性响应不同类别挥发性化合物(如 W1S 检测短链烷烃、W2S 识别醇醛醚、W1W 捕捉无机硫化物),具备快速响应、多气体识别及便携性优势。实验以 3 种不同原料来源、工艺的办公家具真皮为对象,同步实施主观气味法与电子鼻客观检测,具体方案如下:
02
数据处理策略
采用 WinMuster 软件进行数据解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提取核心特征,通过雷达图可视化气味指纹差异,并建立传感器响应与气味成分的关联模型。
03
结果与讨论
主观与客观检测的关联性验证
气味等级的对应性:电子鼻响应强度与主观评分呈正相关 —— 样品 3 湿态主观评分为 4 级(超标),其醇醛醚、短链烷烃对应的传感器响应值较样品 1(主观 1-3 级)高出 40% 以上;对照组(空罐)主观 1 级,电子鼻各传感器响应均接近基线。

环境影响的量化呈现:湿态样品因水分加速挥发性化合物释放,电子鼻检测到的响应传感器数量较干态增加 3-4 个,其中 W2S(醇醛醚)传感器响应增幅最大,印证了 “潮湿环境异味加剧" 的感官经验。
气味成分的精准定位
对样品 2 的 PCA 分析显示,第一主成分方差贡献率 87.06%,第二主成分 8.86%,累计达 95.91%,表明电子鼻能完整捕捉气味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
气味主要来源于醇醛醚成分(W2S 传感器) 和甲烷等短链烷烃(W1S 传感器) ,两者贡献占比超 90%;

氢气(W6S)、弱极性烷烃(W5C)等成分对气味影响微弱,可排除其作为关键检测指标的可能性。
标准化检测标准的拟定
通过 100 次有效湿态实验,为样品 2 建立电子鼻检测标准:
雷达图呈 “水滴型" 分布,W5S(氮氧化合物)传感器响应值最高(均值 1.83),其余传感器响应值在 0.77-1.37 区间;
超出均值 ±20% 或雷达图轮廓异常时,需启动二次检测,该标准使检测重复性从主观法的 65% 提升至 92%。

04
重塑真皮质量控制体系
生产端快速筛查:AIRSENSE电子鼻单次检测仅需 5-10 分钟,较 GC-MS 缩短 90% 以上,可集成至生产线,实现原料进场、成品出库的实时监控,避免不合格材料流入后续工序。
标准统一的技术支撑:建立的气味指纹数据库可替代人工经验,为办公家具行业提供统一的检测参照,解决 “不同机构评价结果差异" 的行业痛点。
健康风险的提前预警:通过醛类相关传感器(如 8 号传感器)的异常响应,可间接提示甲醛等有害物风险,为后续 GC-MS 定量分析锁定目标成分,降低检测成本。
05
结语
目前AIRSENSE电子鼻已经与GC-MS结合,构建 “定性筛查 + 定量验证" 的一体化体系,AIRSENSE电子鼻以其客观、快速、便携的特性,打破了办公家具真皮气味检测依赖人工感官的传统模式。通过建立气味指纹图谱与成分关联模型,该技术不仅实现了气味等级的精准区分,更为主观评价提供了量化数据支撑。随着传感器技术升级与算法优化,电子鼻有望推动办公家具行业建立与汽车行业比肩的精细化气味检测标准,为室内健康环境构建第一道防线。
电话
微信扫一扫